贵州金弘承贸易有限公司位于贵阳东方现代钢材市场,是一家为客户提供一站式钢材采购的企业平台。公司集钢材批发、零售、配送、仓储为一体,批发销售架子管、建筑架子管、安全防护架子管、黄漆架子管、红漆架子管、镀锌架子管、焊接架子管、架料管、镀锌矩管、镀锌方钢、镀锌方条、镀锌空心钢管、镀锌方形钢管、热镀锌方管、镀锌钢管、镀锌圆管、镀锌焊管、镀锌管件、镀锌管道、螺旋钢管、打桩管、无缝钢管、隧道管、H型钢、中厚钢板、角钢、槽钢、工字钢、螺纹钢、盘螺、线材、镀锌钢材等各类钢材。
炼钢厂制订一系列“两炉对一机”等生产组织方案,实现连铸机通钢量大化。轧钢厂逐一梳理轧线各工序制约轧制节奏的瓶颈问题,通过多方面优化,实现节奏提升,并采用集中生产难轧产品的方式消除潜在影响,确保整个生产的顺行。梳理并建立清单化“消缺”机制,利用各种形式解决了影响炼钢工序化生产的瓶颈,实现钢产量上台阶。针对高炉升级改造项目中的新工艺、新设备,组织操作人员技能培训,强化对高炉、烧结、焦化工序一体化管控。精心组织开展生产管控预案演练,有效提升了员工能力和水平。优化点检定修和日维管控模型,持续提升日历作业率等关键指标,保持了生产态势。紧抓轧钢一体化排产,努力提升钢坯热装率,节约能源的同时减少加热时间,并强化产品库存周期管理,加快产品流转速度。按照“管理,消耗极限”要求,从推进体系能力建设入手,明确目标,制定计划,落实责任。通过提升体系强化管理,补齐各项短板,使员工标准化作业能力得到全面提升,让员工实现由“管结果、按经验”向“管过程、按标准”的转变。完善“三维”对标体系,促进各项重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水平。认真开展“三岗”活动,深挖细节,查漏补缺,将标准化作业落实到每一个岗位,精益生产管理。
本钢厂轧线257条,正常生产212条,轧线综合开工率82.49%,较上期回升0.39%;监测样本钢厂轧线日均总产能804500吨,正常生产轧线日均总产量614100吨,轧线综合产能利用率76.33%,较上期小幅下降0.81%。本期中西部地区轧线产能利用率变化较大的区域主要在西南、晋蒙以及西北,其中西南地区某大型钢厂高炉检修,相应的轧线检修;晋蒙地区由于前期成本较高,高炉、轧线停产检修较多,随着近期原料价格的回落,部分钢厂高炉、轧线恢复生产,产量回升;与此同时华中安阳地区某大型钢厂高炉检修结束,轧线恢复生产。18家钢厂共计轧线有63条,停产检修轧线19条,轧线开工率69.84%,与上期持平;轧线日均总产能163400吨,正常生产轧线日均钢材产量103100吨,轧线产能利用率63.10%,较上期胡四横0.31%。其中棒材轧线33条,停产检修9条;盘线轧线20条,停产检修10条;中板、卷板轧线各两条,生产正常;其他品种钢材轧线4条,生产正常。
韶钢采用大量创新技术建成的行业**智慧中心,打造了的架子管集中操作和决策中心。韶钢智慧中心技术创新主要有以下几方面。大规模远距离集控带动管理和组织变革。大规模远距离集控需要的是安全操作的技术支持。一方面,采用供电安全、控制安全、网络安全、数据安全等安全技术体系;另一方面,采用视频联动技术,现场一旦出现异常报警,智慧中心就会自动提醒操作人员时间进行处置,确保现场和区域安全。采取基于流程、组织、管理、技术相结合的系统设计,支撑推行“智慧中心”模式,各作业区岗位进行横向及纵向融合,组织架构精干。在行业内建立了基于**融合的钢铁大数据中心,率先尝试大数据技术在炼铁、能介生产中的应用。基于大数据中心,上线了工业互联网平台,实现数据互联、结果互通,为韶钢铁区装上智慧大脑,用35万个数据支撑6大应用+32个智能模型+150张全自动报表,实现智能化的预警、分析诊断和优化决策。新一代智慧能介系统与生产深度结合,实现煤气潮流仿真、气源追踪,深入主工序开发能源产耗预测模型、能源智能分析与优化模型,终实现“自平衡、自检查、自组织、自优化”。
021年,重庆钢铁聚焦生产经营发展,围绕**千万吨钢铁企业建设目标,持续深化内部改革、优化生产组织模式、强化成本费用管控、合理调整产销模式,深挖经营管理内部潜力。1月份,全面完成产量任务,取得了生产经营“开门红”,各项指标稳中有进、持续向好,部分指标创历史好水平,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新局面。炼铁厂:高炉铁水产量一月份实现 65.6万吨,燃料比突破499.8千克/吨·铁;干焦比突破334.5千克/吨·铁;煤比突破165千克/吨·铁。各项指标均创造新的历史纪录。炼钢厂:一月份,在1号转炉年修13天的情况下,炼钢厂实现生产合格量74.81万吨,交库合格量77. 13万吨,两项产量指标均刷新历史纪录。轧钢厂:一月份1780mm轧机产线轧制量42.32万吨、入库量41.73万吨,创历史纪录。各部门通力协作,坚持以问题为导向,进一步深化改革,优化生产组织模式。炼铁厂围绕高炉生产、管理等方面找差距,系统梳理影响高炉生产的问题,定期开展高炉工长技术交流研讨,总结分析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;压实分管责任,科学分解、推进年度任务目标。